文/楊小雲

  最近一項研究報告,大大顛覆了傳統「伴侶俱安撫力」的觀念。據美國神經科學研究結果,提出了令人「雖存懷疑,卻不敢相信」的事實:
 「只要一個人的丈夫或妻子出現在房裡,這個人的疼痛程度就可能增加三倍。如果想讓配偶感到好過些,做丈夫或妻子的,只要離開,不要一直在身邊打轉即可。」
  海德堡大學心理研究所神經心理學家赫妲‧福洛爾指出:「我們第一次發現,一種叫『配偶存在』的社會變數,可能影響大腦對痛楚的反應。」為了進一步了解長期疼痛和大腦的互動,福洛爾和她的同事,對二十對夫妻進行研究,這二十對夫妻中,每一對都有一方患有長期背痛。
  研究人員用許多電極監視病人的腦部活動,並確實記錄下神經細胞和神經鍵的非自願性生理反應,方法是,研究人員一方面記錄正常狀況下的反應,一方面再在病人疼痛的背部施加電擊,再研究他們的腦部反應情形。
  結果,研究人員發現,有些配偶只坐在實驗室內靠近病人,就足以讓病人的神經疼痛指數升高,弔詭的是,只要另一半走開,不在身邊,疼痛指數立即下降,甚至完全不痛。
  這項研究報告的重點,應該是:「經驗可以改變人類大腦的結構和反應。」延伸出的結論則是:「神經細胞和神經通路會不時自我改變,旨在接受經驗影響。」由這樣的論點再來看研究結果,「看到另一半,痛上加痛,頭痛加三級」,就比較容易了解,甚至會發出私密的莞爾一笑呢。
  那些「看到另一半,頭痛加三級」的人,基本上必定有一位令他(她)們十分「頭痛」的伴侶。這「頭痛」不一定指生理性頭痛,而是一種無形的、心理上的壓迫,就彷彿戴了金箍咒一樣,只要對方一開始「唸」、「嘮叨」、「挑毛病」,「發脾氣」,整個神經就呈現緊繃狀態;另類的痛便也形成。若能適當地紓發、調適,這樣的緊張或可得到紓解,若得不到紓發而潛存於下意識中,日積月累下來,自然會形成不悅的可怕的經驗,延伸出的結果便是:「只要另一半出現,神經就開始緊張。」
  如果對方長久以來「暴力相向」、「指責不斷」,試想,那受害的另一半,怎不會出現「只要他(她)在,頭痛加三級」的夢魘?難就難在,當事人(就是那令對方頭痛的另一半)全然不知情,這情形,就有如「周處除三害」故事,周處萬萬沒想到到,也不知道自己是第三害。
  中國夫婦一向不善「溝通」、不會「溝通」,也不屑於「溝通」,多半是以「忍」為主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其實不用那麼悲觀,也不用一味地「忍」,在許多時候,適度的忍耐是美德,但若超過了一定的尺度,便成為縱容,便是姑息;這樣無意義的吞忍,只會讓對方更囂張自大,更不懂尊重別人。講也沒用?未必!至少得以紓緩一下緊張,宣洩一下情緒。更重要的是,讓對方知道你的心情、想法、感受。一次不聽,講兩次,兩次沒用,講三次,還不見效,大聲講,用力講,即使發發小脾氣,吵個架,也不傷大雅;務必要傳達出自己內在情緒,以提醒對方「你的存在」。
  人是習慣的動物,夫妻在一起久了,很容易落入固定的模式,感覺變得遲鈍,感情陷入彈性疲乏,結果是將一切「視為當然」或「視而不見」,而一些心事、煩惱,便也因缺乏疏通而不斷累積,成為可怕的經驗,再轉化為潛在的疼痛。
  有什麼心事,好的一起分享,不好的一塊分擔,不要獨自承擔,因為你並不孤獨;若是你常保緘默,那痛便永遠相隨。約另一半到氣氛好的餐廳去吃頓飯,買兩張票去欣賞音樂,再不,上公園走走,都好,就是別老坐在家長裏唸東唸西的,誰受得了喲!沒病也會頭痛加劇的。

(摘錄自『吾愛吾家』月刊289期,92年元月號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宅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